台湾,我们相遇太晚 ――记2012赴台学习半年 从台湾回来已经三个月有余了,到现在才能静静地坐在电脑前回忆之前半年的时光。常有句老话,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我似乎还能记得2月15号下飞机的时候那种满怀期待的感觉,还能回忆起当时桃园机场温暖湿润的风,还能想到台北的街头错落有致的建筑。坐在车上驶向学校的时候,我看着窗外闪过的景色,心里不禁赞叹,原来这就是台湾啊,我们相遇得太晚了。以前总是在电视上看到的恬静雅致的自然景观,亲眼见到还是忍不住激动。当时憧憬兴奋的心情伴随着汽车里欢快嘀嗒的歌声一起散落在桃园午后的田野间,至今亦尚能回味到。 初到台北时,觉得一切都好新鲜,一切也都好珍贵,连走错路搭错公车捷运坐过站都不觉得烦累,因为我觉得无论怎么走错坐错,我都还是在台北,我从来不曾来过的,不曾接触过的台湾。既然每走一步都是我从未到过的新地方,又何必为没能按时到达暂时的目的地而惋惜呢,毕竟我已经站在了我此行的最终目的地――台湾的土地上。怀着这样的心情,我总是会在课后拿着地图在台北的街头随性地四处游荡,看着那些带有复古情调的招牌,走过干净宁静的街道,偶遇台北热情而亲切的陌生人们。他们不认识你,却会很随意地和你打招呼,说说今天的天气,抱怨一下街道很久没有整修的路面,得知我是交换生,也总会惊呼:哇,真不容易哪,从那里来我们台湾读书哦,生活都还方便吧?虽然只是很不经意地问一下,语气中也难掩对远方来求学的孩子的敬佩和关心。常有人问我,你觉得台湾什么最让你觉得了不起。我想我会说,走在街上你不会觉得赶,不会觉得陌生,更不会觉得拘束,因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仿佛准备认识你,想和你交谈,你的每一次微笑和求助都能得到最热切的回应。有一次我和朋友唱歌到深夜才回学校,走在灯光昏暗,人影稀疏的街道上,我和朋友笑言道,走在台湾的街上再晚都不用担心害怕,特别有安全感。 正式开始上课后,我逐渐熟悉了老师和同学,习惯了台湾课堂上不同于大陆学校的氛围,当然也慢慢融入了充斥着台湾综艺节目的台湾腔的生活。陈义芝,胡衍南,刘沧龙……到现在我也清楚地记得每一位老师的名字,可能是因为是学中文的缘故,在台湾师大的国文系我也感受到了台湾不同于大陆的对国学研究的坚忍与谨慎。早在我去台湾之前,就早耳闻台湾的国学研究比之大陆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亦是我选择去台湾交流的原因。在台湾的半年学习,我也的确体会到了这点。台湾仍然保持正体字的使用,书本印刷都是繁体竖版,虽然阅读起来刚开始有诸多的不习惯,但这确实是对国学的一种有意识的传承。考试的时候,因为我被老师允许可以写简体字,我的答题速度总是快于班里的同学,起初我心里还觉得挺开心,后来看到同学端正的写满繁体字的试卷,想到自己上学期学古汉语语法写繁体字都要查字典的情形,早先得意的劲也没有了,反倒是特别羡慕他们。我写字速度是快于他们没错,可是或许在这先于他们几分钟的写字时间中,亦流逝了属于我们的中华文明的根。 在师大国文系,有位老师让我印象挺深刻,我并没有选他的课,只是去旁听过几节。这位老师是拄拐杖来上课的,因为腿有疾病的缘故,上课甚至没办法像正常人一样坐着,只能坐在桌子上,还要不停地变换姿势。或许是我第一次遇见身体不健全的老师的缘故,在我印象中,老师似乎永远都是非常伟岸的高于学生的姿态,所以在我第一次去上他的课,看到他的时候,我也第一次感觉到,在国学中,在学术中,只有灵魂才有高度,老师是灵魂上高于学生的存在。 在师大的课堂上,我听每一位老师说他们的生活,聊他们的理想,闲话他们对于政府对于学校的抱怨。没有半点刻意,只是一个个走在生活这条大路上的行人,和我们这些路人聊聊他们走过的路,然后拍拍我们的肩膀说,年青人,你们还要努力啊。其实我们是师生,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是这个世界的一段段插曲,我们朝九晚五地活着,也不过是为了一个目的――不留任何遗憾。还记得胡衍南老师和我们说的他的政治理想,那一刻仿佛连窗台上的阳光都回到了好几年前;还记得刘沧龙和我们说他在德国留学时为了写毕业论文痛苦得把电话线都拔了,我也突然想到了我憋论文时的痛苦;还记得陈义芝老师告诉我们关于他去世的大儿子的事,那天老师恰逢感冒,嗓子哑了,说起这事仿佛轻描淡写但却不可避免地连空气都蒙上了一层灰,陈老师平日里幽默开朗,谁又能想到他曾经遭遇过这样撕心裂肺的丧子之痛。正如陈老师自己说的,那一年他觉得好像连天都塌了,日子过得好慢。可是哪怕是这样的痛彻心扉,老师也一样挺了过来,现在还站在大学的课堂上和同学笑谈他之前的种种,还能依然坚持出诗集,完成自己的诗人梦想。临走的最后一节课,我特地和陈义芝老师合了影,虽然在日后众多交流生来来往往中,老师或许不会每个人都记得,但我会依然记得师大的老师们,记得他们对于国学的深刻见解,还有他们对于生活的深刻见解。是他们告诉我,不仅要好好地学习,更要好好地生活。因为我们先是人,然后才是学生。 从冬天到夏天,时间给了我们和台湾相处的机会,也毫不留情地决定了我们的归期。从台北到垦丁,大大小小的景点一一走遍,从最初的美到一个地方都要惊呼好美啊,到后来默认了不美就不是台湾了,我们终于领会到了宝岛之称绝不是徒有虚名。记得第一次在阿里山看日出,半夜就出发,睡意朦胧和朋友们拥簇在一起,冷得直打哆嗦,看着太阳一点点在山尖出现,却一点不觉得累,后来听台湾的导游说,阿里山还不是台湾最美的山,那都是被大陆的课本宣传出来的,当时我们不禁哑然失笑。可是我们早就不在乎是哪里的山,哪里的日出了,因为日出不是最美好的,最美好的是和朋友们一起等待日出的时候的那种感觉,那种充满希望的感觉。或许去哪里旅游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路途中遇到的朋友,旅程中拾获的种种感受。那时候在雨天的九份,雨滴在屋檐稀稀落落地落下,天灰蒙蒙的看不见远方的山和海,却不觉得扫兴,安静地坐在山顶的咖啡馆,和朋友聊聊生活。我也曾因为没有看到晴天的九份在离开台湾前特地又去了一次,可是那天还是下雨了,也许我就是和雨天的九份有缘吧,又或许这是台湾和我的一个约定,非要我下次再来,才让我见见晴天的九份。九份的景致虽然比不上大陆黄河长江的壮阔,也没有华山黄山的雄伟,但就是这份精细,这份用心,却让我在离开九份的四个月后依然会在每个灰蒙蒙的雨天想起,雨中的阶梯,雨中的青山,雨中的远方的海,雨中台湾人温馨的笑脸。所谓景色,或许不在于它有多么雄伟,有多么繁华,景色,只有真正走入人心中,才会成为景色,不然也许称之为景点亦可。 7月1号早晨,我早早地收拾好在熟悉的台北的阳光中踏上了归途。还是来时的路,还是来时的车,甚至连车上的旋律也和来时的相仿,但此刻心境却早已不同。来的时候,我兴奋地看着窗外惊呼这片神奇的土地,生怕少看一眼。此刻,仿佛多看一眼都会觉得难过遗憾。难过的是这片土地我终要离开,遗憾的是就算多看一眼也依然带不走这一切。唯一和来时相同的感受便是,我和台湾相遇得太晚了。可是,没有离开怎会觉得相聚的可贵呢?生命亦是因为有死亡所以活着才显得珍贵。生活早就决定了我们的轨迹,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路要走,唯一能做最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路走得漂亮。正是因为终有一日会离别,所以每一次相聚才需要好好把握,也正是因为一切都有终期,所以现在拥有的才显得珍贵。我们要感谢时间的流逝,只有失去了一些东西,我们才会知道我们之前拥有的是什么。倘若什么都没有尽头,我们又如何知道哪些才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存在呢?所以,不要抱怨离别,不要抱怨失去,离别和失去都是在提醒我们尽自己所能做好一切,纵然会有离别和失去,我们依然没有任何遗憾。 在台湾的时候,一日兴起,在facebook上写了一句话,前段时间被朋友突然提起,众人看了都不禁潸然。这篇文章以此作结也许再好不过了――这个世界留不住你,你也留不住这个世界,我想这就是成长。 中文系 邰梦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