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拓展我校本科生的全球视野,培养人文素养、学术思维与全球胜任力,树立远大的学术理想,经我校与合作院校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精心设计,在2021年成功举办首期“全球人文社科菁英”在线交流项目的基础上,于今年暑期举办了第二期项目,围绕“学术思维、科学研究与全球胜任力”主题,为人文社科专业的优秀本科生搭建平台,促进共学共鉴,助力学生深入了解学科领域前沿,拓展研究思路与方法,强化交叉学科研究意识。
7月14日上午,项目举行了入学指导会议。康大全球事务副校长daniel weiner、全球事务助理副校长yuhang rong(荣宇航)、项目负责人kathryn warrender-hill、协调员laura labato、我校教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的相关老师及全体学员参加。会议就课程设置、课前预习、过程性评价等做了介绍,带领同学们云游了美丽的康大校园。
入学指导会议
7月18日-8月5日,项目在线上顺利举办,涵盖课程讲座、师生交流、小组研讨、集中展示等多形式的交流学习,来自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英语等19个专业的50名优秀本科生全程参与。
一、丰富多元的主题周教学
本次项目共三周,下设三个主题模块——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全球胜任力,每周进行一个模块的授课,在文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融通中展开,开设了《当代社会的批判性思维》、《当今社会和未来的真理、艺术、科学和博物馆》、《气候变化与可持续性:全球和本土视角》等12门特色课程,引入教授在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展现出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前瞻性的学术思维。
在教学内容上,课程着重强调跨学科研究和跨文化研究两大全球化视域下的学术研究新领域,如kazerounian教授的《理工科的创新与思维》渗透着新文科的理念,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smith和boyer两位教授介绍的考古学和气候学是学科交叉的重点领域,从学科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切入各自的专业领域,向同学们介绍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而比较视野则是贯穿研究方法的另一条主线,教授们将关注点落在不同国家、地域的比较中,如mcleod教授从中西方哲学思想出发探求人类思想的本质。比较视野的关键,不在于区分孰优孰劣,而在于求同存异,拓宽了同学们对全球化的认知。
在教学方式上,每周的教学分为两部分,周一至周四的分主题课程,主要以康大教师讲授、穿插案例、提问互动的形式进行,周五则以反思和讨论为主,康大助教带领学生一起反思、总结本周所学内容,巩固对知识的掌握,进一步思考课程设置的内在逻辑和内容关联,引导学生整合所学内容进行深度思考。
循序渐进的主题周教学加深了同学们对人文社科的理解,拓展了全球治理的全新视角,提升了在学术研究中跨文化合作和学术英语的应用能力。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别样的教学风格与课堂气氛,通过不同学科的独特切面,较为全面地感知了人文社科的魅力,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全球胜任力的内涵。
课堂教学
二、生动有趣的课堂互动
课堂上,教授会专门设置提问环节,还会将学生随机分组组织讨论,同学们与教授踊跃交流互动,这既是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方式,也增进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式问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识到勇于质疑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同学间的交流互动是相互启发、拓宽思路的过程。随机分组会遇到不同的同学,有助于吸收借鉴不同的观点。小组讨论后,每次都会由不同的同学代表小组发言,展示大家观点,教授给出即时评价。
教学互动引导不同学科背景的师生、生生交流,发挥各自所长,同学们充分体会到了跨学科合作的魅力。跨学科在延续学科纵深性脉络的同时,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模式、专业知识等进行广延性的开掘和创新,跳脱出本学科知识视野的思维定势,以更为包容、多元、开放的视野烛照学术研究,帮助同学们在巩固所学、拓展新知中收获宝贵的学术见解与交流体验。
课堂互动
三、畅所欲言的课后交流
项目以“学习小组教学辅助平台”模式为课后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mini-presentation是本期项目的新环节。在学习小组中,同学们每周需要基于讲座内容挑选主题进行反思研究,对课堂内容进行头脑风暴,在周五的讨论课上进行小组汇报,在此过程中了解彼此的学习成果,分享学习心得与资源,弥补了个人学习的不足,有效提升小组合作能力和学术探究能力。
mini-presentation
在康大的教学辅助平台huskyct中,“每周模块”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老师课前会将预习资料和课后拓展文献上传到平台上,便于同学提前查看和有效巩固,对回顾课堂内容、反思课程关联颇有帮助。此外,小组成员还能通过平台的讨论板看到其他小组的想法并实时回应,助教也会提供思路。学习小组教学辅助平台的深度融合,使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保障。
教学辅助平台huskyct
四、集思广益的结业展示
8月5日上午,项目举行了结业展示,各组经过三周的准备,以丰富多样的视角对逆全球化问题、21世纪跨学科的重要性、如何批判性地思考文化交流、在博物馆中培养全球胜任力等议题进行了思考与解读。每组在展示内容上各有侧重,但都对所学课程进行了融会贯通,将学术思维、科学研究、全球胜任力等知识与方法融入其中。展示结束后,各组同学可以从主题关联性、课程关联性、内容重要性三个维度进行打分,并通过评论发表自己对各组汇报的看法,在语音与文字交流中,不同观点得以交汇碰撞,精彩的汇报获得了康大教师的高度评价。
结业展示
结业仪式上,我校2021级哲学专业应玥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她总结了在整个项目中的收获与成长,感谢康大在拓宽学术视野和提升综合素养上对同学们的帮助,以及师大提供的宝贵交流学习机会。康大全球事务助理副校长yuhang rong(荣宇航)在致辞中强调了全球胜任力的重要性,祝贺同学们在此次项目中收获颇丰,希望他们在学术、科研上再接再厉,未来可期。本次项目顺利落下帷幕。
应玥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康大全球事务助理副校长荣宇航致辞
立德树人,攀高行远。华东师范大学始终秉承“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崇高大学理想,按照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要求,学校提出以卓越学术融合卓越育人,以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为目标追求,培养具备“明德乐群、基础扎实、身心健康、国际视野、反思探究、持续发展”核心素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心系人类文明进步的各领域卓越人才。为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学校积极与世界著名高水平大学合作,深耕高层次交流学习平台。此次项目的成功举办,是在当前疫情下最大限度发挥国际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又一次尝试。未来,学校将继续支持拔尖学生培养,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胜任力,为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培养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卓越人才。
图文:教务处 项目学员
附:部分学生学习体会
“三周跨学科学习和跨文化交流,大大改变了我对人文社科、学术性思维和全球胜任力的理解,也增强了我对全球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感。在交流前,我一直局限于本专业的学习,缺少跨学科学习研究的意识与机会。本次项目横跨东西方哲学、艺术史、气候变化等多个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并向我展现了跨学科学习的可能性与价值。此外,教授们反复强调的思考提问和每周的总结反思有效地倒逼知识的进一步咀嚼消化,逐渐增强了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凝听教授与同学间的交流不仅促进了对讲授内容的进一步理解,还扩展了新的视角与观点。”
——20级历史学专业 骆红羽
“比起获取书本上可以找到的知识,这次交流给我带来的思考是更加本质性的:学科是如何建构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在理工科主导的时代下人文社科是否需要找到一条‘出路’?我想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学习人文社科的人心里都会有一些的迷茫。交流的必要在于跳出盒子去看世界,然后更加有信心地带着迷茫上路。”
——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朱亦清
“课堂围绕全球胜任力展开,多元内容激发了我的多视角包容心态。在课后作业中,在回答对于全球胜任力的理解时,我给出的答案是培养一种视角主义,将观点之间的中途分歧看作不同视角之下呈现出来的多样化理解方式,从而对于不同的观点以及自己本来不认可的观点先采取一种静观的姿态,进而排除偏见,包容理解,客观思考,做出判断。这种视角主义能够让我们在面对现今观点分歧强烈的学术背景下,依然把注意力放在内容本身,减少偏见和固有观点的干扰。”
——21级哲学专业 应玥
“三周的学习使我收获颇丰。课程提到的比较的视角、批判的思维和跨学科的能力等等,都与全球胜任力息息相关。我想在如今全球化纵深发展的局势下,对全球胜任力的强调和培养不仅帮助我们去适应这个世界,更指引我们去贡献力量让世界变得更好。”
——20级政治与行政学专业 岑佳垚
“我接触到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认知视角,理解了跨学科交流的重要性。不同的学科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观点,这可以拓宽我们的学术视野。跨学科研究也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事物和人们摆脱陈规观念。项目不仅让我接触到了一些前沿知识,更让我体会到了小组合作的乐趣,还锻炼了我的英语能力,使我领略了知识满满的课堂的同时也认识了有趣的老师和同学们,很感谢这次项目!”
——20级法学专业 王洪梅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开放精神下的学术交流。教授会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大家提问,与同学沟通交流。各种提问拓宽了我的思路,让我获得了与课程相关的更多知识。老师的耐心解答和沟通分享也让我感受到了学术交流时的自由讨论所带来的幸福。此外,我广泛地学习了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与不同专业的同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利于思路的开阔和创新,也对培养我们的全球胜任力发挥重要作用。”
——21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张钰
“课程内容涵盖哲学、语言、艺术等多个领域,开拓了我的视野,使我对批判性思维、学术思维、全球竞争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相互联系的世界里,我们需要开放的心态、多元化的视角、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每位教授展开讲座、与我们互动的方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其他同学的提问也启发了我,使我了解到别人的思考角度与方式。能够参与此次交流项目我感到非常荣幸,这三周从学术、思维等多方面影响了我,很高兴能与这么多优秀的学者及同学交流。”
——20级英语专业 现怡婷
“我们以跨学科为线索,以学术思维为工具,以提升全球胜任力为目标,循序渐进地领略了人文社科的风采。‘全球胜任力’的主题其实早已被大家熟知了,但大部分时候只停留在对它的认知。而本次课程最令我触动和收获最大的地方,便是深刻了解到全球胜任力与其他能力的勾连和联系,例如跨学科能力、学术思考能力,并通过丰富的事例认识到如何从实践角度出发运用这些能力。”
——20级法语专业 顾童语